土地公生(農曆2月2日)

金佛園佛具
每年農曆二初二日一般說為土地公的生日,其實正確為土地公任職日,又稱為「頭牙」。工商界就以此為新年度第一個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並同時準備三牲及豐盛的供品為土地公慶生,也慶賀祂的到任,希望藉由祂的庇祐今年能夠得到平安豐收。

工商界老闆們也利用這天來宴請所有員工,而這一天又是二月仲春之始,因此儀式又稱為「喝春酒」,期盼所有員工在這新的一年中,能為老闆努力用心打拼。

24節氣驚蟄

Wz2dyUScayZ4TrTwJe2OT

國曆三月五或六日、太陽過黃經三四五度為『驚蟄』。此時天空出現雷聲、萬物逐漸孳
生茂盛。大約每年農曆十月以後即不再打雷、進入嚴冬酷寒、草木枯死、所有的昆蟲小
動物、也都紛紛躲進土裏或藏在石縫中蟄伏。到了農曆二月初、天地陰陽氣接觸頻繁、
大地激盪、產生閃電、雷聲隆隆、所有正在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震驚後、紛紛從土中石
縫裏爬出來、因為春雷『驚』動了『蟄』伏的昆蟲類、所以這個節氣就定名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
這個時候,正是農夫們忙著插秧的時節。
不過,如果在這個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所以才有農諺「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打」的說法。

節氣養生

元宵(農曆元月15日)

 

the-lantern-festival-712110_1280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由於此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當天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

天公生(農曆正月初九)

0109
天公生

民間俗稱的「天公」即玉皇上帝,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眾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拜天公可不是保佑自己發大財,而是祈求延年益壽,所以在祭拜過程,很多事務都和長壽有關呢。很多政治人物,年初九會到廟裡拜天公,為天公祝壽。

一般認為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用葷,一般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糕餅,多半是年糕、發糕、桂圓、米果、麻粩、寸棗、生仁糖、冬瓜糖等敬奉,不同於眾神以清茶祭祀,祭祀玉帝多半會以龍眼乾煮成的桂圓茶;或者蜜餞煮成的四果茶。供奉水果忌釋迦(又稱番荔枝,此水果貌似釋迦牟尼佛頭像,對其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說番茄、番石榴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後而遍生,視為不潔)。在北臺灣,除了叩答恩光金、大百壽金、壽金、刈金(四方金)、福金(土地公金)五色金紙錢之外,加上天尺金、盆金、篙錢等,祈求一家平安,萬事如意。南臺灣並無刈金(四方金)與福金(土地公金)。

臺灣民間信仰中玉帝、三清、三官等高階神明為素食者,但隨扈的神將神兵皆肉食。且古時天子祭天,用的祭品為太牢,並非素食。故較為虔誠的祭典儀式,會架設「天公桌」(天臺),即是以一神桌置於數條長凳之上,使之看起來更高,並鋪上桌布,兩側各擺上甘蔗一節,上纏「篙錢」。再以一般的神桌置於下方,稱為「下桌」。「天公桌」上不得擺設葷食,「下桌」擺設牲禮,以供應護衛的神將神兵。

除夕(大年夜)

除夕夜,團圓圍爐好過年
除夕,又稱大年夜、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閩南語);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臺灣人稱二九暝;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改用格里曆,但他們是將原有農曆年(舊正月)的習俗提前至西曆元旦,所以現在日本的除夕(大晦日)是格里曆12月31日;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政府曾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1月1日起,全國使用公曆,一度廢除農曆和禁過農曆年,強逼民眾把過年的習俗改為於公曆新年進行,官方也就把除夕改為公曆12月31日,但民間並未嚴格遵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官方才正式恢復農曆年。

除夕慣例的工作
1.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感謝一年來庇佑,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2.辭歲:
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發達。還有飯上插春花,稱為「春飯」,春和「剩」諧音,表示「富裕」,另外加一碗「長年菜」,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祖先的儀式稱做「辭年」或「辭 」。
歲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要開宗祠。祭祀前的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並要點大紅色蠟燭,全家按長幼順序拈香。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求來年多福。
3.貼春聯: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後來則用紙畫門神,也有貼上吉祥圖案的年畫。年畫通常在大陸地區較盛行,較負盛名的是楊柳青年畫。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家家戶戶在門楣上貼各種適合自家的春聯,從春聯可以看出主人是經商、務農或書香門第等,如: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三羊開泰,五福臨門」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春風春雨春常在,宜室宜家宜放懷」
除了長長的春聯,小型的紅紙條寫著各各樣的吉祥話,也貼滿家裡各個角落,因位置不同內容也各異如下。
◎神桌–「春」、「福」
◎大門–「大家恭喜」、「恭喜發財」、「招財進寶」
◎米缸–「滿」、「五穀豐收」
◎廚房–「山珍海味」
◎豬圈、雞捨–「六畜興旺」
◎商店–「日日見財」、「財源廣進」
4.圍爐:年夜飯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著爐子吃飯,有桌子之後,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圍爐的習俗,並在爐的四周攤舖制錢,象徵財旺。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綵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吃的時候越慢越好,取意長久,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要留下才有剩餘。
5.壓歲錢:
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 取其長命百歲 )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6.守歲:
就是「守長壽歲」,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閤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 家放鞭炮,迎接新年。

小暑(106/07/07)

2769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1個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24節氣_春分(106/3/20)

spring-276014_1280-2

國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太陽過黃經0度畫夜平分是為『 春分 』。
春季過了一半、陽光直射赤道上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因而畫夜平分。農諺【春分前好蒔田、春分後好種豆】、春分時節變化大、氣溫不穩定、在此時人容易生病、作物容易感染病蟲害、有諺云【春分有雨病人稀、五穀稻作處處宜】、如果下雨、人們才會注意到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不至於生病。

大暑(105/07/22)

melon-897446_1280-2

國曆七月二十二,二十三或二十四、太陽過黃經一二0 度氣候極熱為『大暑』。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會特別感到氣候炙熱難耐。有句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它的意思是說: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因為熱到受不了,就不顧面子把衣服脫掉,這樣子不但不禮貌,也失去君子風範了。

在夏天裡,午後下場雷陣雨是稀鬆平常的,不過如果連著好幾天都沒有下雷陣雨的話,可就要注意天氣預報,看看是否有颱風要來了,並且做好防颱準備。因為這個時節是颱風最頻繁的時節,而這種情形是颱風即將大舉來襲的警訊喔!

此時正逢小朋友放暑假的時候,酷熱的天氣不免讓人想到海邊遊玩戲水,以便消消暑氣。不過,出門玩水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沒有救生人員的河邊戲水,也不要單獨行動,隨時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才能在炎熱的夏天裡平安的享受玩水的樂趣喔!

狗咬呂洞賓

201211613356633

《狗咬呂洞賓由來》

在蓬萊島傳說有八仙,其中一位名叫呂洞賓,原是讀書人,但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中舉,從此以後就不再讀書,而依靠祖輩留下的家產,尋師訪友,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名叫苟杳[ㄍㄡˇ一ㄠˇ],其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同情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延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來日有個出頭時。
一天,呂府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呂先生,我想把愚妹許配給苟杳,你看如何?」
呂洞賓怕耽誤了苟杳的前程,連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後便動心了,主動對呂洞賓表示同意這門親事。
呂洞賓說:「人稱林家小姐貌美賢慧,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再攔阻,不過成親之後,要先讓我陪新娘子睡三宿,不知賢弟可答應?」
苟杳一聽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後,還是咬牙答應了。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苟杳卻覺得無臉見人,便躲起來不見人面。
晚上,洞房裡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這時,呂洞賓闖進屋來,也不說話,只管坐到桌前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
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身影,之後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等過了三天,剛進新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
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過來,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是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才用此法來激勵我啊!」「哥哥用心,可謂太狠心啊!」
林小姐被苟杳說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待苟杳說明經過,夫妻兩個才雙雙歡喜起來,齊聲說道:「呂兄此恩,將來一定報答!」
幾年後,苟杳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是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
呂洞賓只好用殘留的破瓦爛磚搭了一間茅草屋,和妻小在裡面躲風避雨,日子十分艱難。夫妻倆商量好,決定去找苟杳幫忙。
呂洞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對呂洞賓家遭火祝一事非常同情,也熱情接待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如此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之下不告而別。
呂洞賓回家一看,家裡竟蓋好了新屋,心中正覺得奇怪,邁進家門裡,又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代表家中有人亡故了,他大吃一驚,慌忙地走進屋內,見到一口棺材在正廳中,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輕輕叫了一聲「娘子」,夫人回頭一看,嚇得驚恐萬狀,顫抖地道:「你‧‧‧‧‧你是人還是鬼?」
呂洞賓更覺詫異,問:「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如何是鬼?」
夫人端詳好久,才確認真是呂洞賓,便說:「真要把我嚇死!」
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一幫人來為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
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告知呂洞賓已在苟杳家病死。
呂洞賓聽完後,知道是苟杳出的主意,便走近棺材,氣得拿起一把大斧將棺材劈開兩半,露出滿滿的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寫道:

苟杳不是負心郎
路送金銀家蓋房
你讓我妻守空房
我讓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看完信後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說:「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近,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