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曆2月3或4日、太陽過黃經315度為『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立春又象徵春天的開始、春為歲首、古時在立春前夕、天子還要率領文武大臣出城迎接春神。農民常根據立春天氣、預期一年之收成。『立春』此時大地回暖、春雨綿綿、正是春耕的最佳時刻、當今社會為鼓勵農民努力生產、特定這天為【農民節】以表揚傑出農民。
立春為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故古人視立春為“歲始”。這時的春節,也因此被稱為“歲節”。而以一月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在一月一日過年的元旦,則被稱為“年節”。“立春”與“元旦”,在古代是兩個相鄰很近的節日,前後天數相差不多,但大都不在同一天。
【諺語】:春天後母面:入春以後,氣候陰晴冷暖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