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或稱華人新年,是專指華人的新年,亦即華夏傳統曆法農曆的元旦,是中國與全世界各地漢族社會的傳統新年,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為過新年、過年、度歲、慶新春、慶新歲,是華人四大節日之首。又有大年之稱,這是相對於小年的名稱。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辛亥革命後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歲首。從明代開始,農曆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和1月1號的新年不同,春節大多是在二月。在中國,春節比新年更為重要。
傳統習俗新春的定義有幾種。在公司行號、公家機關是由除夕開始,至正月初五開工日。在各地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主,其次為除夕,而且春節假期僅有數天(一般是除夕或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初五(或到正月初三,或到正月初六,按政府假期公告而定),因此所謂「新春」的說法,在現代社會,通常是指正月初一到初五。